局长面对面 | 程敬荣:教育即化人,教育即渡人
全文长 71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9 分钟
要点提示
他以作为一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莫大的荣幸,秉持“教育即化人,教育即渡人”的理念,学而优则教,以自己教育生涯的成长,见证和参与着时代的变革。
他形容自己是个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教师、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定位自己“既是学习者又是教育者”,因而称自己为“教学者”和“生师”。他说:“生命因学习和奋斗而精彩。”
他以“诚实诚恳学习、诚恳诚实工作、诚心诚意待人、诚惶诚恐做事”为座右铭,善于发挥非权力因素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引领团队,打造“襄派教育家”,营造区域良好教育生态,构建智慧教育场域,实现“育分”“育人”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他是程敬荣,敬终慎始,荣于教育。
”
做理想主义的“生师”
“教育即化人,教育即渡人。”这是程敬荣对教育的定义。他说:教育是人的启智化、社会化、个性化、完美化和幸福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形式和感化、点化、内化、融化、转化、优化、深化等不同环节和层次的“化”,其作用在于使自然的人“化”为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公民。“自我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应该努力提高人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他一系列新颖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播种真情、播种希望、播种心灵、播种大爱、播种理想、播种真善美,能够成为一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我人生莫大的荣幸。”程敬荣形容自己是个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教师、学生和教育工作者。
“既是学习者又是教育者,很难分清教和学的顺序,是个‘教学者’,更准确一点讲,可能使用‘生师’更合适,是学生,是教师,永远是一个需要学习的教师。”他非常崇敬毛泽东“先当学生后当先生”的观点。
程敬荣以自己教育生涯的成长,见证和参与着时代的变革。
1962年,程敬荣出生于陕西商南,1978年作为高一学生提前一年参加高考,进入陕西师大商洛专修科数学专业,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1980年8月到1987年1月,任教于商南二中和东风教师进修学校;1987年2月到2008年11月,任教于襄阳东风中学,担任班主任16年,担任年级组长、政教处主任8年,1995年6月任教学校长,1997年8月任校长并继续担任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由于身兼教师、班主任和校长多重角色,对于教师、学生、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工作思考较多,他“天天学习、天天实践、天天反思、天天改进”,基本形成了“以人为本,普遍激励”、“每个学生都是重点学生,每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等教育观念,在推动学校发展和办学水平持续提升的同时实现了自我的不断成长,先后获评“东风杰出青年人才”、“湖北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
2008年11月11日,程敬荣到任襄阳四中校长。在四中工作、学习和奋斗中,逐步将“学生至上、教师至上、规则至上、质量至上”的“四个至上”理念,“标准最高、作风最实、教学最活、效果最好”的“四最”要求,“襄阳一流、湖北一流、中国一流、世界一流”的“四个一流”目标,“铁的纪律、钢的意志、金的品格、天地境界”的“四元素”作风等思路付诸实践;他真诚地热爱每一个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竭尽全力焕发每个人向上向善的潜能,努力让每个师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成就最好自己;对“以人为本,普遍激励”、“明德至善,博学笃行”、“成就最好自己、服务祖国人民”等教育思想做了进一步思考、实践、提炼和深化。其新著《成就最好自己》对此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是他多年教育实践、探索、体验和思考的结晶。
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成就了学校跨越式发展,襄阳四中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数连创新高,由2009年的592人到2015年的1717人,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数由初期的个位数,逐步突破10人、20人大关,2015年23人考取北大清华,学校党的建设、“德育套餐”、“十八岁成人仪式”、“八十华里远足”、“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精彩纷呈,师生综合素质全面进步。当然,犹如北大清华一样,襄阳四中和五中“双元竞合,日益辉煌”,共同领先荆楚高中教育。
程敬荣本人,也获得“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最具魅力校长”等称号。作为“隆中名校长”候选人考察时,全校300多名教职工给予了他100%的信任票……
“管理就是组织协调和推动,是带领团队实现目标的过程。”程敬荣所定义的管理,则是管和理的合一——既需要“管”,更要注重“理”,需要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共同目标,需要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身示范,需要群策群力、同心协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和引领作用。
“发挥非权力因素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是现代教育管理成败的关键。”他进一步阐释:“如果说学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高质量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师生都能健康成长,成就最好自己,教育局长的责任则是营造区域良好的教育生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个教师,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健康发展。”
生命因学习和奋斗而精彩
2015年7月,程敬荣离开他深爱的校园,全身心投入到基层教育行政工作之中。“岗位的改变没有改变工作的性质、任务和目标,身份的变化没有改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程敬荣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从校长到局长,从“办好一所学校”到“办好区域内每一所学校”,变化是显著的——工作的范围更宽、责任更重、头绪和挑战更多,如履薄冰的体会更深、压力更大。
“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程敬荣思考最多的,是营造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让教育回归初心、回归本真、富有生机、富有理想,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立德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个师生成就最好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秉持着相信大家、依靠大家、尊重大家、团结大家的理念,他努力学习思考、持续完善自我,尽可能以自身积极向上的言行影响同仁、激励同仁、成就同仁,众志成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助力襄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15年到2020年,襄阳高考进入一类大学的人数分别是6391、7529、8503、10335、11089、11360,并创造了“九年九状元”的湖北高考襄阳现象。2019年,全省文科的一、二、三、四、七名和理科应届生第一名均花落襄阳,襄阳以不到全国0.4%的考生数量,实现了0.8%以上的考生上清北、近1%的学生上一本的成绩,深受好评。他们“把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育教学骨干”的“双培养”工程加强了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人人争当美德少年、人人都是文明使者、人人成为生态公民、人人书写伟大梦想”的“四个人人”主题教育为青少年的发展明确了具体的方向;把90%的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按照相同比例分配到每所初中学校并分校划定录取分数线的做法,有力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百万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等让思政课程的教学更活、更实、更强;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等举措,使襄阳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使立德树人更加生动、更有实效。
“生命因学习和奋斗而精彩。”无论做教师、还是校长、局长,程敬荣坚持不懈地向书本、自然、实践、老师、同学和身边的同仁学习,持续不断地奋斗和创新,在成就每个师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他对人民教育家于漪所说的“终身做教育,终身学做教育”深有同感。他说:“在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能力后,自我教育伴随人的终身,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决定着人生的格局、境界和价值。”
打造“襄派教育家”
程敬荣倡导的“襄派教育家工程”的应运而生,与国家大力倡导的“教育家办学”思想一脉相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为教育家办学执教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也更加增强了襄阳市打造“襄派教育家”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品牌的信心。
“教育家办学执教成为共识,它既是国家意志,也是人民的期盼和时代的要求。”程敬荣将教育家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教育家,如孔子、老子、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等;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著名教育家,如蔡元培、陶行知、梅贻琦、晏阳初、顾明远、王文湛、于漪、魏书生等;三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教育家,即从本土成长起来的在本地有一定影响的教育实干家——“襄派教育家”。
一直以来,受荆楚文化的深刻影响, 荆楚教育以其善于创新、勇于吃苦、敢于拼搏、不甘落后等显著特点为人们所称道。
根据程敬荣的描述和媒体相关报道,“襄派教育家”是这样一群教育专家,他们能够深深植根于襄阳教育这片沃土,倾情于襄阳教育事业,在教学、育人、治校、管理等方面形成独特风格,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建树显著并为社会公认的优秀教师、班主任、校长和教育工作者。程敬荣认为“襄派教育家”的主体是杰出校长、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是襄阳教育最宝贵的财富。
近些年来,他们每年组织两期100人的“襄派教育家”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至今,“襄派教育家”成长工程已举办了9期,450名“襄派教育家”培养对象和一大批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正加速成长为襄阳教育的中坚。
2019年,经过制订“襄派教育家”评选标准、逐级推荐、层层评选、专家评审、媒体公示等程序,共评选出首批“襄派教育家”40名,中共襄阳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为其颁发了荣誉证书。《新时代教育家型教师成长规律与路径研究——以襄阳市为例》被湖北省教育厅立项为“2020年度重点课题”。
程敬荣坦言,对全市60000名教师来说,很多优秀教师没有机会获得“襄派教育家”称号,默默无闻地为教育事业奉献着心血、智慧和汗水,程敬荣强调“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是他最大的梦想,惟愿每一位襄阳教育人都能够拥有教育家理想、教育家追求、教育家情怀、教育家境界和教育家地位与待遇,成为成功的教育人、光荣的教育人、幸福的教育人。他多次向上级建议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不仅要落实好相关津贴待遇,而且对在乡村任教15年、30年的教师要不受职数限制评聘中高级职称。2019年襄阳率先为1766名乡村教师超职数评聘了相应的职称,初步圆了他“成就每一位教师”梦想。
“育分”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意志和要求,更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深切关怀和关注,意义深远。
“襄阳这些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总体方案》的基本精神是高度契合的。”程敬荣从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多个层面进行了阐释。
在学校评价上,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认真开展“四个人人”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落实“六个下功夫”育人要求。
在教师评价上,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在全市教育系统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设立“师德讲堂”,开展“师德承诺”活动,建立师德“一票否决”制度,举办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大力弘扬师德楷模。此外,还依靠“三名工程”培养了一大批业务素质硬、思想道德好的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
在学生评价上,倡导德智体美劳“五智并举”,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统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和考试中。每年评选表彰的万名美德少年,为全市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活动等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提升了全体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程敬荣强调,《总体方案》对于正在进行的中小学教学改革、新中考和新高考改革、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教师职称评聘改革等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们也在积极研究落地落实的具体办法,力求将《总体方案》的精神渗透到教育改革实践中,‘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地做好襄阳特色教育评价改革。”
就如何看待“育分”和“育人”,程敬荣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分”是相关知识与能力掌握程度的一个标志,是“才”的体现,“育分”和“育人”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育分”是方法,是形式和路径,“育人”是宗旨,是目标和方向。
“‘育分’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他强调,“育分”和“育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统一的,好的“育分”就是“育人”,“育人”的成效也往往需要“分”来检验。“这里的‘分’不仅是分数,还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意思。”
“我认为‘育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论和行动力’基本上就是‘育人’了。”基于此,程敬荣呼吁将“育分”和“育人”视为同等重要的教育工作并给予高度重视。
“立德树人,育‘全人’是《总体方案》的根本宗旨,发挥评价改革的指挥棒作用,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程敬荣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应该是聪明的、学识丰富的、人格完善的、品德良好的、身体健美的、懂得审美的、热爱劳动的,具有独特个性、创新能力、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优秀中国人。
襄阳基础教育持续改革创新,高度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围绕着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作用、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全面开展“科技节”和科技创新评选活动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以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为例,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百花园工程,力求打破千校一样、千人一面的办学格局,使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百花齐放,走“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发展”之路,使每个学生“争奇斗艳”、扬长避短,有特长、有个性地发展。襄阳二十五中的创造力教育、诸葛亮中学的创造发明研究等深受好评。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中小学来说,不能急于求成,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样重要。”程敬荣认为主要应该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这其中重点在于教师观念的更新、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等。“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强化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二要创建和谐条件,营造创新氛围。“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真正处理好师与生、教与学、学与悟、知与行、会与用的关系,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形成批判性思维精神和能力。
三是要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创新能力。科学的方法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任何科学都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去实践、去检验、去论证。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设计情景,使学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
四是要培养学生的敏锐性,激发创新灵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瞬息万变令人目不暇接。只有不断地获取、储备和筛选信息,掌握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才能对事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形成有价值的创新灵感。
着力构建智慧教育场域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新技术驱动产业变革和人类社会转型,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加速社会治理模式和教育模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教育思想理念、教学方式和发展方向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系统的师生员工和家长、社会之间打破了时空壁垒,形成了“零距离”沟通的教育场域。
“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作为、积极面对。如果我们能够有效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它将为教育转型带来新的曙光。”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强大冲击,如何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全面统筹推进,利用新技术破解教育新问题、开拓教育工作新局面,程敬荣建议从四个方面构建智慧教育场域以应对时代的变革,培育时代新人。
一是转变思想理念,提升智慧教育的“引领力”。考虑到未来的教育必将是基于网络环境,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自主、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程敬荣认为每个教育人都要树立信息化思维,主动转变理念,以信息化助力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变革。
二是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智慧教育“谋划力”。在程敬荣看来,顶层设计是“智慧教育”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统筹规划建设教育大数据系统,通过摸清教育数据“家底”,整合各级、各层、各类教育资源,纵向对接上级部门数据,横向整合各类涉教数据,搭建区域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通过整合汇聚各类教育数据资源,建立数据共享、共用和业务协同的体制机制,搭建好高标准、高性能、高安全的智慧教育“底座”,形成区域内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安全快捷的智慧教育场域。
三是培育专业队伍,增强智慧教育的“向心力”。具体包括建立教师智慧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开展智慧教育素养提升行动、开展教师大数据建设行动等,通过加大教育管理干部、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力度,整体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积极吸引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共同推进智慧教育发展。
四是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智慧教育“保障力”。即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力争建成人人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基本实现区域所有学校宽带网络及教育资源共享,搭建信息传输的教育专属“高速公路”,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等。
面向“十四五”期间和今后一段时间,襄阳教育人信心满满,将努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发挥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努力推动襄阳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化普惠化;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优质化均衡化;进一步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数量、规模和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进一步形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快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奋进新时代,教育当争先!襄阳教育人将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植根教育沃土,不懈“化”人“渡”人,成就一批又一批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时代新人。
程敬荣,男,1962年生于陕西商南,华中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硕士,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荣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校长”“中国最具魅力校长”“2018中国教育领军人物”等称号。曾任东风中学校长、襄阳四中校长,现任中共襄阳市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湖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
往期精彩
◀名校长访谈丨訾艳阳:教育的目的在于“得智慧”
◀名校长访谈丨刘 伟:做教育就是做“土壤”,好的学校一定有理想、有梦想
◀名校长访谈丨李 晶:一心一意做教育
◀名校长访谈丨李 瑞:追求卓越的“画图”校长
作者丨刘艳静
编辑丨郭佳琪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